由于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響,某大壩上游束水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。受客戶委托對束水墻鋪蓋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,并與上次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、分析,準確了解其可能對大壩安全造成的影響。
測區衛星圖
痛點分析
為了實現對束水墻的準確評估,本項目需要獲取高精度和高密度的水下點云數據。但是現場部分掃測區域位于壩體下方,衛星信號弱,GNSS接收機難以定位。這些難點是傳統定位設備配合單波束或者多波束測深儀難以克服的。同時,基于現場作業條件的限制,要求在半天內完成測量任務,這對人員的專業性和設備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針對本項目要求,我司選擇iBeam 8120淺水多波束測深儀(下稱iBeam 8120)、iPos MS11高精度慣性組合導航系統(下稱iPos MS11)、HiMAX多波束采集后處理軟件的組合作為此次掃測的最優解決方案。所選設備均由中海達自主研發,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。
方案中,iBeam 8120具有最高512個波束,分辨率高;60Hz最大ping率可保證在較高航速下的數據密度,節省測量時間,提高作業效率。
iPos MS11采用深耦合算法,將慣性導航和GNSS導航信息有機融合,保證了GNSS失鎖等復雜環境下的精確導航。
1.設備安裝
根據現場條件和作業需求,iBeam 8120采用了側舷安裝,具體安裝如下圖所示。
2.航線布設
根據現場情況以及目標物走向,采用了平行目標物掃測的航線規劃。航線距離目標物由遠及近,每條航線保持一定的間隔,保證目標物兩側掃測的完整性。最后垂直于目標物進行掃測,從而保證目標物頂部數據的完整性。其他區域掃測線間距按實際水深數據面區域覆蓋50%布設的要求進行規劃。
▲航線規劃圖
3.數據采集
通過實時2D/3D格網水深顯示,客戶可以實時觀察水下地形和特征物,也可以通過工具實時量取目標物尺寸。
▲軟件采集效果
4.數據處理
HiMAX多波束采集后處理軟件擁有半自動校準功能,支持條帶編輯、剖面編輯、點云編輯、切片編輯等多種編輯方式,且擁有豐富的濾波方式能大幅降低數據處理時間,提高工作效率。
▲半自動校準界面
▲條帶編輯界面
▲切片編輯界面
根據水下多波束掃測數據可以觀察得到:除上游束水墻與閘墩相連段情況較好,無明顯變形外,其他段均存在明顯的變形和位移,如下圖所示。
▲目標物掃測整體效果圖
▲目標物掃測細節效果圖
在測區隨機選取剖面可以看到,即使水下地形復雜多變,iBeam 8120仍能展現出眾的高精度測深性能,條帶的完美拼接,更能反映其良好的測深精度,如下圖所示。
▲測區剖面圖
從內符合精度報告可以得知,在IHO S44特等精度標準下,達到98.44%的通過率,完全滿足IHO特等精度標準和《水運工程測量規范》的要求,如下圖所示。
▲內符合精度報告
同時,分析處理的水下多波束掃測數據得出:上游束水墻第一段與閘墩相連段,情況較好,無明顯變形;第一段與第二段明顯錯開,交角大角為171.98°,較上次監測增加0.43°,錯位距離從0m到2.79m;第二段與三段明顯錯開,交角大角為162.99°,較上次監測增加0.91°,錯位距離從0m到5.85m;第三段與第一段延長線交角大角為171.01°,較上次監測增加0.58°,如下圖所示。
▲各段束水墻間交角圖 ▲束水墻位移角度圖
項目總結
通過對束水墻掃測結果的分析,在面對復雜的水域環境時,iBeam 8120與iPos MS11的完美組合可以獲取高分辨率、高精度的水深數據,并且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大壩災后監測工作,得到了客戶的充分認可。
本次掃測證明,iBeam 8120具有較高的測深分辨率和測深精度,完全適應GNSS失鎖等復雜環境下測量,測深精度符合IHO S44特等標準和《水運工程測量規范》要求。